作品上传截止日期:2019年9-10月
全市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近三年在编在岗教师、兼任教学工作的校级管理人员和区市在编在岗教研员。
移动终端类
交互式电子设备类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类
云课堂计算机教室类
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类
创客/STEAM类
人工智能教育类
市级评选2019年9-10月
优质课评选采用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进行。各区市负责组织初评,按名额推荐参加复评。
局属各学校、有关民办学校每校每项目限报1节,由装备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初评,择优推荐参加复评。
局属及民办学校初评、全市复评采取青岛教育e平台上传录像课方式,组织专家封闭式评审,按照2:3:5的比例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复评一等奖总人数的1.1倍进入现场赛,采取现场上课打分方式评出一等奖。
获奖证书由市教育局颁发。
1.参评教师课程设计可参考青岛教育e平台资源模块(慧教乐学、91淘课)等青岛市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2.各单位负责填报复评教师相关信息,连同电子稿一并于9月30日(星期一)前报送市装备信息中心,并完成录像课上传。
1、必须是完整的一个标准课时的课。小学40分钟、初中40分钟、高中45分钟、特殊教育40分钟、幼儿园20分钟左右。参评课例超时或提前3分钟以上结束的取消评审资格。
2、课例拍摄须采用专用摄像设备,不得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的方式进行录制。交互式电子设备(如师生的平板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师生的教学用电脑、AR/VR设备等)上的图像信号单独采集或录制。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
3、教学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和交互产品画面;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声音清楚无杂音。
4、拍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活动的拍摄。录制完成后,要对上课录像和交互产品图像进行编辑,恰当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
5、拍摄完成后,对多个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内容及交互式电子设备采集到的内容进行编辑合成,将多路信号编辑到一个视频文件中,制作完成的视频文件大小建议控制在500MB-1.2GB之间,格式为MP4。
6、每个视频文件的片头应为蓝底白字,时长5秒,包含“2019年青岛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字样、授课学科、年级、题目、教材版本、项目类型的信息。未按照该要求制作片头的课例将在评审时扣减分数。
7、翻转课堂课例除了正常上传教学视频外,课前或课后所用到的资料(含微视频以及相关资料)压缩打包后上传。微视频格式须为MP4格式,不超过8分钟,资料包大小总共不能超过40M。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评资格。
3、每名参赛者仅能报送一节课,如发现一人报送多节课的现象取消参赛资格。
4、参评教师申报表内容必须与报送的教学视频一致。
5、报名参加本项活动并上传课例视频的,即视为同意主办方在保留作者信息的基础上,将该课例用作出版、宣传、推广等用途。
登陆成功后,点击【作品发布】进入上传流程
根据提示,填写作品基本信息;
根据活动文件要求,上传课程实录、申报表,上传完成后点击【完成并发布作品】
注意:
1、文件上传到99%左右时可能会有延迟,稍等几分钟一般就会上传成功。
3、文件上传成功后需要转码后才能在线播放,平台根据上传序列逐个转码,一般上传2小时后均可转码完毕,请在12小时后查看作品情况,转码失败的请根据提示重新传或者联系客服处理。
点击完成并发布后会直接跳转到【我的作品】页面,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改的直接点击作品后的修改键进行修改。
点击【作品展示】然后在搜索栏进行搜索您的作品名称或者姓名,找到您上传的课程后点击课程进行查看。